全站搜索
注册 登录 授权
地  址:
电  话:
邮  箱:
文章正文
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收到一封非常特殊的求助信:我是谢晋元遗孀
作者:admin    发布于:2025-08-01

  蓝狮注册

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收到一封非常特殊的求助信:我是谢晋元遗孀

  1949年5月12日,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发动了对上海外围守军的进攻。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领导着8个军、超过30万名战士,奋勇拼搏,成功歼灭敌军15.3万余人,至5月27日,上海全面解放。

  上海解放后,陈毅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,负责接管政府的上海市政府。刚刚上任的陈毅还未从激烈的战斗中缓过气来,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接踵而至。在这时,他突然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求助信,信的开头写道:“陈司令您好,我是谢晋元烈士遗孀……”这封信吸引了陈毅的注意,因为谢晋元不仅是抗日的英雄,还在他牺牲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,那么,为何他的遗孀会写信向他求助呢?

  1937年7月7日,这个日子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。卢沟桥附近的日本驻兵,在没有事先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,擅自进行军事演习,并声称一名日本士兵失踪,要进入宛平县城进行搜查。中国驻军坚决拒绝,日军便以暴力回应,发起了无理的攻击。

  随着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,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纷纷投身战场,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殊死搏斗。谢晋元将军正是这群勇敢的中华儿女中的一员,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
  谢晋元生于1905年,广东一个贫寒的家庭。家里有11个兄弟姐妹,父亲靠贩卖零碎维持生计。谢晋元从小聪明好学,深得父母宠爱。在读书期间,他擅长下棋、书法,并对家国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忧虑。他崇敬岳飞等民族英雄,把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字刻在书桌上,作为他的人生信条。年轻的谢晋元立下宏愿,决心要为国家解困。

  1925年,谢晋元放弃了武术,转向文职,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课程。在那里,他深受周恩来的影响,经常聆听周的教诲。黄埔毕业后,谢晋元进入国民革命军,担任第一师排长,参与北伐战争。1930年,他晋升为连长,参与剿匪战斗,屡次立功,并因此成为中层军官。

  1936年,随着日军的南侵,上海的防线岌岌可危。谢晋元所在的部队在多次反击无效后,被迫后撤,逐渐远离上海市区。为了避免日军包抄,中央作战部队决定撤退至苏州河以南,蒋介石命令留下第88师一个团掩护撤退。谢晋元的524团已经所剩无几,士兵大多牺牲,只剩下500名新调的士兵,但谢晋元毅然表示愿意留下阻敌。

  谢晋元带领500名士兵驻守四行仓库,坚决阻挡日军进攻,成为历史上著名的“八百壮士”。仓库位于公共租界一侧,周围日军已占据,成为孤立的防线。谢晋元事先对仓库进行了强化,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敌军。十月27日,日军发动攻击,八百壮士英勇抵抗,成功击退日军,并毙敌80余人。尽管仓库经过连续猛烈攻击依然坚不可摧,日军始终未能突破防线。

  经过四天四夜的血战,谢晋元所在的孤军完成了任务,成功掩护中央部队撤退。虽然战斗惨烈,我方仅有少数伤亡,日军死伤惨重。然而,战斗虽然艰难,谢晋元最终未能躲过致命的暗杀。被软禁的孤军最终被迫交出武器,遭到英军的软禁。谢晋元在一场叛变中被刺杀,年仅37岁。

  谢晋元牺牲后,遗孀凌维诚坚强地支撑起家庭,并为孤军士兵奔走,寻求帮助。抗战胜利后,凌维诚向新政府写信请求帮助,最终得到了陈毅的回应。陈毅指示上海市政府减免孤军营地费用,并为凌维诚提供了工作支持。

  凌维诚长期照顾孤军士兵,并为他们争取工作机会。1949年上海解放后,她继续在困境中为孤军的生活寻找出路。直到她去世时,谢晋元和凌维诚最终安葬在宋庆龄陵园,见证了他们不屈不挠、为国捐躯的精神。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22蓝狮注册